1、稀释剂的选择是否适当。稀稀剂干燥速度过快,油墨未转移到基材上就已在网板上堵塞。特别是高目数的网板,由于墨层薄,溶剂挥发速度快,应选用慢干稀释剂。
2、稀释剂的比例。稀释剂加入量多,油墨较稀,易通过网孔;稀释剂加入量少,油墨粘度高,不易通过网孔。网板目数高,稀释剂的比例应加大。
3、大颗粒物质或类尘附在网板上,堵住网孔,导致油墨不能通过。
4、网板有无及时清洗。一次印刷完成后,如果不及时清洗网板,则油墨在网版上干燥,从而堵住网孔。特别是二液反应型油墨,如果不及时清洗,则油墨干燥后就很难清洗掉。
5、网版目数高而油墨粒子粗。如各系列的金属、银墨,粒子较粗,只适合300目以下的网版进行印刷。用300目以上的网版进行印刷就容易堵网。
6、如果是网出现堵网,可以先在吸收性大的介质如纸上反复印刷数次,待纸张吸收掉大颗粒物质后可转入正常印刷;如版上油墨已干,可用稀释剂对网版进行清洗,必要时要更换网版;属于稀释剂方面的问题,可调整稀释剂的比例或更换稀释剂。
1、油墨粘度高,干燥快。油墨粘度高,印刷时易起泡;干燥快,则气泡未消失前油墨已干燥。特别是高速印刷,网板与基材分离速度快,如油墨粘度高,就更容易起泡。可以通过降低油墨粘度和使用慢干稀释剂的方法来解决。
2、稀释剂的选择不适当。如果稀释剂与油墨不匹配,则容易因相容性问题而导致出现气泡。因此,应使用与油墨相配套的稀释剂。
3、油墨本身的问题。由于油墨存放过程中出现的消泡剂失效也会导致印刷时出现气泡现象。可以在油墨中加入适量的消泡剂或流平剂来消除汽泡。
1、附在网板上灰尘和异物。类尘和异物附在网板上堵住网孔,造成该部位的油墨不能通过,出现针孔。可以先在吸收性大的介质如纸上反复印刷数次,可去掉灰法和异物。
2、基材表面粘污。基材表面如果粘有油污或表面活性物质,在这些物质上印刷时就会出现针孔。应当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基材表面进行彻底清浩,以去除油污和表面活性物质,清洁后要尽快印刷,避免二次污染。
1、溶剂型液体油墨出现粘度增大的现象,是因为树脂在色料颗粒表面的吸附不充分。如果色料颗粒晶体的表面没有完全吸附高分子树脂,没有吸附树脂的色料颗粒表面之间会本互凝集,形成絮凝。
2、从技术角度来看,色料表面没有全部被树脂包围吸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会使溶剂吸附在色料的颗粒的表面,虽然溶剂有时候能润湿色料,但是溶剂对色料的分散无法处于稳定的位置状态。因此,就出现了溶剂而非高分子树脂包围吸附在色料颗粒的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色料颗粒慢慢地絮凝,最终的结果是油墨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3、从理论上,解决溶剂吸附色料颗粒的问题是采用一种与色料颗料具有高度亲合性的树脂,使溶剂与色料颗粒表面的亲合性低于树脂与色料颗粒的亲合性。同样,如果高分子树脂在溶剂混合体系中溶解性很好,那么色料颗粒的絮凝概率可降低到最小,这是因为溶剂/树脂比色料/溶剂的结合性要好。